若水堂:“陳久者良”,確有其事
2024-09-04 15:02 來源: 互聯網
中藥素有“六陳”之說,“六陳”指陳皮、半夏、枳殼、麻黃、狼毒、吳茱萸六種陳放使用效果更好的中藥。
“陳久者良”一詞最早由陶弘景(456-536年,南朝齊、梁時道士、醫藥學家)提出。
陶弘景在《名醫別錄》中提出:“(陳皮)療氣大勝,須陳久者為良”。意即陳皮越陳久,理氣功效越好。
1600年后,如今世人對陳皮“陳久者良”的內涵理解仍不一致:
一、衰減派。認為陳皮經過陳化后,它的偏性、藥性、燥性衰減了,副作用小了,所以“陳久者良”;(衰減派多是中醫黑,且無緣體驗到上乘的陳皮)
二、提高派。認為陳皮經過陳化后,口感、香氣、氣感、功效都提高了,性味、藥性都優化了,越陳越香、口感也更甜潤、香醇。
若水堂認為,“陳久者良”是口感、香氣、體感、功效諸方面確定的提高和優化。
很多若水堂陳皮的藏家,品飲過不同陳化年份的陳皮,對“陳久者良”亦深有體會。
中山大學藥學院楊得坡教授(長期從事中草藥成分研究)發現:
取樣自若水堂的原種新會陳皮,經過不同年份的儲藏之后,很多有效成分的含量隨著儲存年限的增加顯著提高;很多成分含量在不同儲藏年份時有活躍的變化。
而很多種新會以外的橘皮,其內含物質經過多年儲存后并沒有表現出顯著增加和活躍變化。(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9年《新會陳皮的研究與應用》)
責任編輯:Linda
【慎重聲明】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"大眾時報網"的所有作品,均轉載、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,轉載、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!
精彩推薦
精彩專題